山东济宁架桥机厂家 架桥机液压系统压力损失的计算依据与控制规范
来源:河南豫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发表日期:2025-09-03
架桥机液压系统压力损失计算是保障动力传输效率与执行元件可靠性的核心技术环节,需严格遵循《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3766)和《架桥机安全规程》(GB 26469-2011)要求,通过精准识别损失成因、优化回路设计及强化状态管控,构建 “源头控制 - 路径优化 - 监测验证” 的全流程技术体系。压力损失直接影响支腿伸缩、吊梁动作等关键功能的响应速度与力输出稳定性,必须在设计与运维阶段进行系统性把控。
压力损失构成需区分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两类核心因素。沿程损失主要源于液压油在管道内流动时的粘性摩擦,其大小与管道长度成正比,与管径的四次方成反比,同时受油液粘度影响 —— 当油温升高导致粘度降低时,沿程损失会相应减小,但过度升温会引发系统效率下降。局部损失则集中在流道几何形状突变部位,如弯管、接头、阀口等处,其中 90° 弯头的压力损失可达直管段的 5-8 倍。研究表明,通过流道拓扑优化设计,如采用变截面弯管结构减少迪恩涡影响,可使局部压力损失降低 30% 以上,这对支腿液压回路等关键部位尤为重要。
工况特性对压力损失具有显著影响。支腿同步伸缩时,多路阀的分流结构会产生固有压力损失,空载快速移动工况因流量增大,阀口节流损失比满载作业时高出 20%-30%。吊梁动作中,平衡阀为防止超速下降设置的背压会形成稳定损失,而换向阀切换瞬间的液流冲击可能导致瞬时压力波动达设计值的 1.5 倍。压力控制回路中,减压阀的调压过程必然伴随压力损失,其损失值取决于进出口压力差与通过流量,多级调压回路在压力转换时还会出现短暂的压力波动损失。
控制措施需贯穿系统全生命周期。设计阶段应优化管道布局,缩短总长并减少弯头数量,关键部位采用大曲率半径弯管;元件选型优先选用低阻力阀件,如充液阀的压力损失显著低于普通单向阀,可有效降低快速起升阶段的能量损耗。运维阶段需定期检测油液污染度,当固体颗粒污染物超过 NAS 8 级时,会加剧阀口磨损导致局部损失增大。每月应通过压力表对比测试评估系统压力损失变化,重点监测主泵出口与执行元件入口的压力差值,当损失增幅超过 10% 时需排查过滤器堵塞、管路变形等问题。
验证与管控机制需量化损失阈值。新设备验收时,在额定工况下测得的总压力损失不应超过系统工作压力的 15%,其中主油路沿程损失需控制在 5% 以内。日常作业中,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关键节点压力,当支腿伸缩时的压力损失超过设定阈值,系统应自动预警并限制动作速度。维护时需检查溢流阀调定值,避免因设定不当导致的溢流损失增大,同时确保单向阀密封良好,防止内泄漏造成的隐性压力损失。通过 “设计优化 - 工况适配 - 状态监测” 的协同控制,可将液压系统压力损失稳定在合理范围,保障架桥机动力传输的高效与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