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钢箱梁厂家 钢箱梁腹板侧板连接与加固技术解析
来源:河南豫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发表日期:2025-08-20
钢箱梁腹板与侧板的连接及加固需兼顾强度、刚度与施工可行性,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精细化构造设计与标准化施工,确保结构在复杂荷载下长期稳定。以下从连接方式、加固措施及施工要点展开具体技术方案:
一、连接方式选择与技术要点
焊接连接
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实现腹板与侧板的刚性连接,焊接工艺需控制热输入以减少变形。例如,腹板与侧板对接焊缝采用 CO₂气体保护焊打底,分多层多道施焊,电流 240±30A,电压 30±3V。焊接顺序遵循对称原则,优先施焊横隔板与腹板接缝,再施焊面板对接缝,同时设置刚性胎架约束变形。对于薄板结构,需采用反变形设计(预设 1-2° 仰角)抵消焊接应力。
螺栓连接
高强螺栓连接适用于需要可拆卸或调整的节点。例如,波形钢腹板节段间采用 M22-10.9 级摩擦型高强螺栓,初拧扭矩为设计值的 30%-50%,终拧扭矩需达到设计值的 100%,并通过梅花头断裂确认拧紧质量。螺栓孔位精度要求严格,孔径偏差≤1.2d(d 为螺栓直径),安装时需保证摩擦面抗滑移系数≥0.55。
混合连接
结合焊接与螺栓的优势,例如腹板与侧板采用 "焊接 + 螺栓" 组合:先通过点焊定位,再用高强螺栓预紧,最后完成正式焊接。这种方式可有效控制安装精度,同时提高节点疲劳性能。
二、加固措施与构造优化
加劲肋设置
横向加劲肋:间距控制在 2-3m,采用倒 T 形或 I 形截面,刚度需满足《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要求(不小于 3 倍腹板高度与厚度的 3 次方乘积)。支点区域需加密至 1.5m,并加厚至 12mm 以上以承受集中荷载。
纵向加劲肋:布置于腹板受压区,距顶底板 0.2 倍腹板高度处,采用板肋或倒 T 肋,间距 500mm 左右,可有效防止腹板局部屈曲。
补强板应用
对高应力区(如横隔板切口、U 肋对接处),采用 Q345qD 钢材补强板覆盖,厚度不小于原腹板的 80%。补强板与原结构通过双面角焊缝连接,焊脚尺寸≥8mm,并设置栓钉增强界面抗剪能力。
体外预应力加固
在腹板外侧张拉精轧螺纹钢筋,通过槽型钢和 L 型钢锚固,形成体外预应力体系。例如,某混凝土箱梁采用竖向预应力筋将腹板与顶底板连接,可减少主拉应力 20%-30%,有效抑制斜裂缝扩展。
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焊接质量
焊缝需 100% 超声波探伤,重点检查熔透性与裂纹缺陷。超标部位采用碳弧气刨清除后重新施焊,复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螺栓安装
高强螺栓需按 "由中央向四周、对角交叉" 顺序拧紧,初拧后标记防漏拧,终拧后用 0.3mm 塞尺检查连接板密贴度(缝隙面积≤15%)。
变形监测
安装过程中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测腹板垂直度与侧板平面度,偏差控制在 ±2mm 以内。焊接完成后,对关键截面进行应力测试,确保应力分布符合设计预期。
四、工程实例与验证
某长江大桥采用 "焊接 + 横向加劲肋" 方案:腹板与侧板全熔透焊接,支点区域增设双拼倒 T 形加劲肋,间距缩短至 1.8m。经静载试验验证,腹板应力幅降低 35%,疲劳寿命延长至 800 万次循环。另一工程对损伤腹板采用 "补强板 + 体外预应力" 组合加固,应力集中系数从 3.2 降至 1.8,有效恢复结构承载力。
实际工程中,需根据腹板受力状态(如纯弯、压弯或拉弯)灵活调整连接与加固方案。例如,连续梁正负弯矩交替区需在腹板上下两侧设置纵向加劲肋,并保证重叠段覆盖 3 个以上横向加劲肋板块区,以应对复杂应力变化。施工中需强化过程管控,确保每个环节质量可控,最终实现结构安全与经济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