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龙门吊厂家 龙门吊大型钢结构制造厂作业:重型构件拼装操作规范
来源:河南豫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发表日期:2025-08-28
大型钢结构制造厂的龙门吊作业需适应重型构件的重载特性与异形结构特点,通过科学的吊点设计与精准操作实现构件的安全转运与精准对接。这项工作需建立 “吊点优化 - 精度控制 - 协同防护” 的作业体系,确保在满足钢结构拼装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完成各类重型构件的吊装任务。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需强化结构安全核验。接到作业指令后,首先需根据构件重量和形状确定吊点数量与位置,跨度 3.5 米以下的构件设置 4 个吊点,3.5 至 6 米的构件应增加至 6 个吊点,确保受力均衡。重点检查吊具与索具的完好性,钢丝绳在一个节距内的断丝数不得超过总数的 10%,直径磨损值不超过公称直径的 7%,所有吊具需在检验有效期内。对构件吊点进行 100% 无损检测,确认无裂纹缺陷,吊点连接螺栓按规定扭矩紧固。同时需检测作业区域地面承载力,重型构件存放和吊装区域的地坪每平方米承载力应不低于 40 吨,必要时采取桩基加固措施。
不同类型构件的拼装实施差异化操作规范。长条形钢结构构件采用多点吊装方式,配置平衡梁确保受力均匀,起吊前通过激光定位系统校准吊点位置,水平偏差控制在 5 毫米以内。起升过程保持匀速,速度控制在 0.2-0.3m/s,当构件离地 30 厘米时暂停检查,确认无变形后继续提升。大型面板类构件吊运需使用专用吊具,根据重心位置设置对称吊点,起吊后通过水平仪监测倾斜度,偏差不得超过 1°。拼装对接时启用微动控制功能,配合激光定位技术实现毫米级位置调整,必要时使用临时支撑辅助定位。转运过程中保持构件与地面障碍物不少于 2 米安全距离,避免碰撞变形。
协同作业机制需实现多工种精准配合。建立 “指挥 - 操作 - 监护” 三方确认制度,指挥人员使用统一手势或对讲机指令,信号不明时操作人员有权拒绝作业。作业区域设置 10 米安全警戒带,与动火作业点保持不小于 15 米距离,无法避开时需设置耐火屏障。多台龙门吊联合作业时,间距应大于 50 米或确保吊臂不发生碰撞,采用串吊方式可减少吊装次数提高效率。作业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构件重量、吊装路径和应急措施,参与人员需签字确认。
安全管控贯穿作业全流程。班前检查重点验证制动系统性能、防风装置有效性及轨道平整度。作业时实时监控风速,塔筒类构件吊装风速不得超过 10 米 / 秒,主机等精密构件吊装风速不超过 8 米 / 秒。起吊过程中实时监控载荷,超载限制器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操作。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使用防坠器,作业平台防护栏杆高度不低于 1050 毫米,平台应设置可伸缩式操作装置方便焊接作业。每日作业后清理轨道杂物,检查吊具磨损情况并妥善存放。所有作业记录需详细登记构件信息、操作参数及异常情况,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 3 年。通过严格执行针对性安全规范,可有效防范重型构件吊装风险,保障钢结构拼装过程的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