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15249733151

四川泸州移动模架厂家 移动模架纵向推进的动力传递与同步控制技术实践解析​

来源:河南豫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发表日期:2025-09-23

在桥梁现浇施工中,移动模架的纵向推进是实现逐孔施工的核心环节,其动力传递的稳定性与同步控制的精度直接决定施工安全与梁体质量。这一技术经过数十年发展,已从早期机械刚性传动演进为液压与电子协同的智能化系统,在各类跨径桥梁施工中形成了成熟的应用体系。​

微信图片_20230525175322

动力传递路径的设计需根据模架类型适配不同驱动方案。上行式移动模架多采用液压驱动模式,以 DSZ49/1700t 型为例,其纵向推进动力源自独立液压泵站,通过高压油管将压力能传递至前后支腿的纵移油缸,油缸伸缩产生的推力经滑靴作用于主梁,实现每次 80 厘米的步移动作。双主梁结构则常采用电机驱动轮轨系统,由减速机将电动机扭矩转化为轮轨摩擦力,通过交替挪动钢轨完成整体前移,这种方式过孔速度较液压式快 5-6 小时。下行式模架的动力传递更为复杂,需通过墩旁托架将驱动力分散至主箱梁,再经梳形横梁的滑移机构实现模板同步移动,其承重体系需同时承受模架自重与施工荷载,通常通过四个支顶油缸将力传递至桥墩承台。​

同步控制技术经历了从机械强制同步到电子闭环控制的发展历程。早期模架依赖刚性连杆实现多驱动点的机械同步,虽结构简单但精度有限,在偏载工况下易导致构件变形。现代系统普遍采用 “液压同步阀 + 电子反馈” 的复合控制策略,如某项目通过在每个顶升油缸安装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位置数据并传输至 PLC 控制器,当检测到两侧偏差超过 10mm 时,控制器立即调节比例换向阀的供油量,确保同步精度控制在 2mm 以内。行业标准明确规定,纵向移动时两侧承重钢梁的最大不同步距离偏差需符合设计要求,且必须配备限位和紧急制动装置,在弯道施工中还需解除横移约束以避免主梁卡死。​

实际施工中,动力传递与同步控制的协同配合尤为关键。以上行式模架过孔为例,作业流程严格遵循 “受力转换 - 分段推进 - 实时纠偏” 原则:先通过后支腿油缸将模架重心转移至已浇梁体,再启动纵移油缸实现交替推进,过程中智能监控系统持续比对各支点位移与压力数据。对于曲线梁施工,需通过横移油缸微调主梁姿态,配合纵移同步控制确保梁体线形符合设计。某桥梁施工数据显示,采用双闭环模糊 PID 控制后,支腿液压缸的同步误差可控制在 5mm 以内,压力偏差小于 2MPa,完全满足预应力箱梁的施工精度要求。​

从武汉中心项目的微凸支点模架到福平公铁两用桥的大跨径应用,动力传递路径的优化与同步控制技术的升级,始终围绕施工效率与结构安全两大核心目标。这一技术体系的成熟,为现代桥梁工程实现长距离、高精度逐孔施工提供了可靠保障,成为桥梁建造技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公司网址:www.hngyzxqzj.com

咨询电话:15249733151

河南豫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510872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