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15249733151

四川遂宁移动模架厂家 移动模架施工循环的关键路径(CPM)技术实践与工序协同分析​

来源:河南豫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发表日期:2025-09-23

在移动模架逐孔施工的标准化体系中,关键路径法(CPM)是把控施工周期的核心管理工具,通过识别影响总工期的关键工序序列,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进度精准控制。这一方法历经工程实践迭代,已从早期人工横道图排程发展为结合实时监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在渝昆高铁、郑万高铁等重大工程中形成了成熟的应用模式,成为平衡施工效率与结构安全的关键技术支撑。​

微信图片_20230525173652

移动模架施工循环的完整工序链呈现明确的逻辑依赖关系。一个标准施工循环包含模板拆除与前移、导梁对接过孔、模架就位对中粗调、合模紧固与标高精调、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及预应力张拉八大核心环节。这些工序按 “准备 — 成型 — 强化” 的流程依次推进,其中前四项属于模架系统转换工序,后四项构成梁体成型核心工序。郑万高铁 9 标施工数据显示,32 米简支箱梁的单孔施工循环中,模板系统转换占总工期的 35%,梁体成型工序占 65%,这种比例分布在不同跨径桥梁中具有普遍性。​

关键路径的识别取决于工序的不可压缩性与时间占比。混凝土养护与预应力张拉构成了施工循环的核心关键路径,这两项工序受材料特性与结构安全制约无法并行或压缩。西延高铁任家台一号大桥的实践表明,310 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经历 14 天标准养护期才能达到设计强度,期间虽可同步进行下一孔位的模架前移准备,但养护工序本身的时间刚性直接决定总工期基线。预应力张拉则必须在养护达标后进行,且需严格遵循 “对称张拉、分级加载” 原则,郑万高铁单片 900 吨重梁的张拉作业耗时稳定在 8 小时,任何延误都会直接推延后续工序启动时间。​

不同施工条件下关键路径会出现动态转换。在常规直线桥施工中,养护与张拉的关键地位稳定;但在复杂工况下,其他工序可能跃升为关键路径。济南东枢纽特大桥施工中,由于线路曲线半径仅 260 米,导梁对接与模架横移调整的难度显著增加,单次过孔时间从标准的 12 小时延长至 20 小时,成为制约循环效率的新关键路径。施工团队通过优化旋转机构与横移系统,将这一工序耗时压缩至 15 小时,重新夺回工期主动权,印证了关键路径的动态管理价值。​

关键路径管理通过资源倾斜实现工期优化。渝昆高铁洛泽河特大桥施工中,针对 524.9 米的高墩桥梁特点,将钢筋绑扎与模板精调工序并行作业,利用养护期的时间窗口完成下一孔位的钢筋预加工,使单孔循环周期从 30 天缩短至 22 天。这种 “非关键工序并行化” 策略在滨州乐安黄河大桥等项目中同样得到验证,通过在养护阶段同步进行导梁对位准备,将关键路径的时间占比从 65% 降至 50%,实现了效率提升与安全保障的平衡。​

从技术演进看,关键路径控制手段已从人工监测升级为智能预警。邵永铁路的智慧造桥机通过 1280 个嵌入式传感器实时追踪养护环境温湿度与结构应力变化,为养护期动态调整提供数据支撑,虽未改变养护时间刚性,但减少了因强度检测滞后导致的等待时间。这种技术进步虽未改变关键路径本质,却通过工序衔接优化使总工期波动幅度控制在 ±3% 以内,体现了 CPM 方法在现代桥梁施工中的成熟应用。

公司网址:www.hngyzxqzj.com

咨询电话:15249733151

河南豫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510872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