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15249733151

四川绵阳移动模架厂家 移动模架下一孔位就位中的对中与粗调技术实践

来源:河南豫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发表日期:2025-09-23

在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流程中,完成导梁与墩柱对接后的对中与粗调作业,是实现模板精准就位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后续梁体浇筑的线形精度与结构安全。这一技术环节历经实践迭代,已形成适配不同模架类型的标准化操作体系,在确保施工效率的同时严格控制偏差范围,成为桥梁工业化建造的重要技术支撑。​

微信图片_20240222161202

对中与粗调的结构适配需根据模架类型差异化设计。上行式移动模架依托整体滑移系统实现快速对位,如渝昆高铁周家村特大桥采用的上承式双导梁模架,通过箱梁内外模板的整体滑移机构,配合底部可调节液压支腿完成初步定位,其机械化设计使单孔施工周期缩短至 15 天以内。下行式模架则依赖墩旁托架与梳形横梁的协同作用,在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施工中,50.7 米长的现浇箱梁通过托架滑移轨道与模板横移装置的配合,实现重载状态下的轴线校准,单次浇筑 615 立方米混凝土时仍能保持结构稳定。​

对中操作遵循 “测量基准 — 机械限位 — 动态校验” 的三阶流程。施工前需建立精密控制网,参照崔巍团队在帕德玛大桥应用的 “一点一方向” 布设原则,通过全站仪与加密控制点实现轴线定位,平面位置偏差严格控制在 1 厘米内。实际作业中,先利用模架底部的对位凸块与墩顶预埋钢板实现初步卡合,再通过两侧导向轮限制横向摆动,广湛高铁佛山段在狭窄施工空间内,通过优化过孔参数减小横向作业宽度,确保既有线旁施工时的对中精度。传统人工复测与现代自动化监测在此环节形成互补,沪苏通长江大桥施工中保留的人工校验步骤,与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实时传感监测共同构成双重保障。​

粗调作业聚焦高程与横向偏差的分级修正。高程调整通过液压支腿的同步顶升实现,每个支腿配备独立压力传感器,当检测到相邻支点高差超过 5 毫米时,PLC 控制系统自动调节供油压力,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的模架变形。横向粗调则依靠侧推油缸与螺旋微调机构的协同动作,在曲线桥施工中,通过梳形横梁与桥墩预埋件的啮合传动,实现每米推进不超过 3 毫米的线形修正,与导梁对接阶段的纠偏技术形成工艺衔接。武汉某跨江大桥在粗调过程中,通过关键节点应力监测数据指导支腿调整,成功抵消悬臂状态下的挠度影响。​

行业标准对粗调精度的严格把控确保了施工质量。模板接缝错位允许偏差不大于 2.5 毫米,轴线偏差需控制在设计值内且合格率超过 90%。这一技术环节的成熟应用,既继承了早期机械限位的可靠性优势,又融合了现代传感技术的精准控制能力,为后续钢筋绑扎与混凝土浇筑提供了稳定的作业平台,成为移动模架施工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工序。

公司网址:www.hngyzxqzj.com

咨询电话:15249733151

河南豫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5108728号-5